1806—1812年间和1828年,奥斯曼帝国和俄国之间发生了两次战争。这两次战争都以奥斯曼帝国的失败而结束,素丹政府不仅割地赔款,同意了希腊、塞尔维亚的独立或自治,同时还使俄国获得了进一步左右巴尔干局势的权利。 这两次战争也使奥斯曼帝国在整个19世纪的活动都处于俄罗斯巨大的阴影之下。奥匈帝国对奥斯曼帝国的扩张占有地利之便,与它相邻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是它觊觎的首要目标。它还希望控制整个多瑙河流域,并沿多瑙河而下直通黑海。奥匈帝国对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还具有中世纪“十字军”的色彩,宣称要从穆斯林手中夺回“基督徒的土地”。巴尔干一些民族在争取摆脱奥斯曼土耳其人的斗争中,也得到了奥匈帝国的帮助和鼓励。但是,奥匈帝国在东南欧的活动,与沙皇俄国在这一地区的扩张目标是互相冲突的。在与俄国的竞争中,奥匈帝国处于一种不利的地位,因为巴尔干地区的居民多数是信奉东正教的斯拉夫人,在奥匈帝国占统治地位的却是属于信奉罗马天主教的日耳曼人,而俄国则既信仰东正教,又属于斯拉夫民族。 另外,19世纪的奥匈帝国本身也正在衰落下去,其国内也面临着严重的民族矛盾。因此,一方面它希望参与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瓜分,另一方面它也面临着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同样的威胁。反映在东方问题上,奥匈帝国有时与俄国结成联盟,有时又站在奥斯曼帝国一边,反对俄国和英、法。 |